近年以来,淮滨县税务局立足“港产城”的优势与特色,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寻求税惠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和发力点,创新开展“一二三”工作法,即“一个基本模式、两项工作机制、三种服务标准”,助力县域生态经济带蓬勃发展。
一、坚持一个基本模式
一直以来,淮滨县始终秉承“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港城互动”的基本原则,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为更好推动淮滨临港经济发展,淮滨县税务局应势而为,紧扣“港产城”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积极打造“港湾式”税务服务模式,落实有问必答、有难必应、责任到人,助力企业享受更便捷、有温度、精细化的“港湾式”服务,全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推动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临港产业建设贡献税务力量。
二、立足两项工作机制
“直达+快享”减税降费落实机制见行见效。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坚持“清单式”管理、“点对点”落实、“全方面”覆盖,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直达市场主体,弥补小微企业资金缺口,有力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在减税降费政策作用下,市场主体负担进一步减轻。
淮滨县税务局强化风险管理、细化过程追踪、严把退税质量,将退税任务划细、划对,持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充分利用“智慧税务”税收大数据,全力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到纳税人的“手心”,2023年度,淮滨县育新纺织企业享受留抵退税28万余元。国家的利好政策,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让纳税人以稳健的步伐在减税降费政策下走得更稳更长远,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焕发生机。
“服务+共治”税费管理服务机制精细精诚。利用综合治税平台,建立起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持续优化税费服务,整合集成减少纳税次数;精简流程、减少纳税时间。积极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联合淮滨县农商银行开展“银税互动”,精准助力支持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发展。
淮滨县税务局为助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破解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难题,不断深化与金融部门的联动合作,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拓展“银税互动”合作面。在银税企三方互动中积极牵线搭桥,让企业“纳税信用”直接转换“银行信用”,使港务集团获得贷款授信额度4500万元,为企业发展不断输入资金血液,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对照三种服务标准
更用心——精细化服务。为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沃土,提升服务精度、优化服务质量,淮滨县税务局从纳税联络员“一对一”沟通问询、到组建“小税滴”志愿服务队,从服务专班24小时在线解答、到开展深度走访调研,将“惠企政策包”送上门,为公司财务人员面对面辅导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并系统梳理港口企业涉及的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强增量、提质量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更贴心——定制化服务。淮滨县税务局在纺织园区推行首席联络员服务机制,由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无缝对接园区205家纺织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税收服务。税务干部根据企业类型不同、需求不同,提供税务管家式定制服务,及时精准推送最新税费优惠政策,辅导企业快速掌握政策要点;主动征集企业意见和建议,限时处理企业涉税诉求,持续开展跟踪问效。
更安心——网格化服务。按照就近、便利原则进行网格划分,全面构建以网格化为依托,集成信息采集、税费服务、日常监管、风险防控的税源服务管理机制。在税费服务网格内配备网格员,有效整合线上、线下各种纳税服务资源,更加精准地向企业推送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及时响应企业诉求、强化服务保障,为县域内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多元化的服务,真正做到税费服务全覆盖。
当前,各部门正在加大力度推进地区特色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截至2024年3月25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已开通10条集装箱航线,本年度已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210标箱。下一步规划建设的造船园区占地1200亩,计划投资120亿元,打造河南省最大的造船基地。为助力港区企业蓬勃发展,淮滨县税务部门也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结合“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靠前了解港区企业所需所盼,精准施策托举临港产业转型发展。
凭河而立,依港而兴。建设临港强县是淮滨县提升定位、实现通江达海的重大部署,淮滨县税务局也将全力服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场景,继续执行好税费优惠政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纳税服务质效,持续擦亮“美好生活看信阳”品牌,为建设临港强县积极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