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的特点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甚密,很多时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通过师生间的“口耳相传”得以传承和延续。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党员教师,笔者深感教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且任重道远。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训不仅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特性,更是将“传道”作为教师职业的第一要务。目前,教师应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共产主义道德、中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应传之道,广大党员教师应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头兵和践行者。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居里夫人说过:“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教师在传播知识文化方面的奠基作用,也说明了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势必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时刻都要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一定要谨言慎行、为人师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美德。“身教胜于言教”,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也应该做到。如果我们广大党员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必然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这也就意味着每一位社会人都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因为每一位社会人都会经历学生时代。试想,如果每一位学生、每一位社会人都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我们的社会将无比昌平,我们的生活将无比幸福,我们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会尽早实现。
    二、利用社会大环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面对种种不良思潮,作为教师,必须要能经受住各种诱惑,专心致志于教育事业,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教师应成为医治时弊的良医,对于当下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位”、“见死不救”、“拼爹炫富”等社会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广大党员教师有责任予以制止,并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们找回渐行渐远的传统美德。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工作中有所作为,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各类人才。教师鼻祖孔子之所以历经2500多年仍为世人所传颂,就是因为其主张“为政以德”,倡导要将“礼”和“仁”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和我们今天所言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异曲同工。“礼仪之邦”不仅是给予我们文明古国的一种美誉,也应该是大国的作为。因此,广大党员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把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都吸引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路上来。
    三、利用个人好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张行简说:“为师之道,端口为先。模范不端,则不模不范矣。不惟立言制行,随时检点,即衣冠瞻视,亦须道貌岸然。”加之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也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教师只有正己,去除自身存在的缺点,才能正人,才能使教出来的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德更为完美的人。同理,教师在扮演社会人的角色时,也同样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课堂内外都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当我们看到有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行时,一定要敢于制止、善于引导,这样才不会愧对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从师之道。
                           (河南省潢川县卜塔集镇中心学校副校长  吴传付)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