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大大”这个朴素简洁的称呼来自民间,老百姓习惯这样亲切地称呼咱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而我们的“习大大”不管是发表讲话、进行国事访问、同群众交流也同样用亲切的语言,让大家感受大国领导的魅力。这些言论或引用国学经典,或巧用民间谚语,或活用时代流行语,颇有哲理性、趣味性、启示性。笔者从中悟出一些为官之道,希望对于党员干部有所启示。
   读书修德以自省。“古人讲,‘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读书即是立德’。”习大大曾引用古语劝诫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同时指出了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一方面,谨防“书呆子”现象。要真正做到“求知善读”,不能专注于死读书、读死书,简单地生搬硬套。要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和认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调研与新情况分析,努力寻找新对策,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要巧读善取。读书要用“巧力”,却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要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把握实质和精髓。要善读社会这部书,问计基层,问计于民,获得真知灼见。
    求真务实以自强。习大大曾引用“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来说明求真务实是一个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要“深”。落实要深入,认识要深化。要深刻认识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不过是蓬莱仙境、空中楼阁,从而切实把落实的过程贯穿于践职履责的始终。二要“新”。将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以对上对下齐负责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工作出特色、出成效。三要“韧”。持之以恒地抓落实,一项项地督促,一件件落实,一年年见效。四要“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抓实干才能干出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问心无愧以自励。习大大曾指出“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政之所要,在乎民心”。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站民立场,为民解惑,替民解忧,把群众工作做细做好。要明确主仆关系不能颠倒。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如果不把人民群众当主人,不愿躬身做“仆人”,就无法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此,要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工作路线,把智慧献于人民、力量根植于人民、情感溶解于人民,尽心竭力为人民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要端正“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态度。领导干部要做到“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敢抓敢管,以不负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耻,敢于迎难而上,善于总结教训、纠正错误。
    强身健体以自律。“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民间俗语,被习大大用得恰到好处。其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党员干部作为领导社会风尚的风向标、为民服务的服务员,我们自身廉洁自律,才能起好到头作用,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一是,讲党性。“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民服务,就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二是,强责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抓好自己本职工作上来。三是,树正气。坚决“反四风”,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官。四是,守纪律。认真贯彻党章,严格遵守工作中的组织人事纪律,不托人情,不打招呼,不传播小道消息,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河南省信阳市委组织部 曾佩佩)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