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拥有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国既是文化古国,也是文化强国。作为一名华夏儿女,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一名执政为民的党员干部更应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作出表率,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这也是做好本职工作、取信于民的基本要求。
    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政府良好形象的代表。党员干部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给人民最直观的感受,人民通过这扇窗口来认知政府,并建立对政府的信任。因此,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其进一步认识到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秉持公仆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基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开明的政府,党员干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其手中所握有的权力,决定了政府的作为。现今,各国之间进行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寻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本要求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需要每个党员干部认真领会和贯彻。
    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没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以及自身思想的迷茫,有的党员之所以意志不坚定,思想滑坡,甚至走向反面,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学习理论,用理论来指导自己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纠正思想的偏差。这种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不忘学习,特别是科学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学习、实践、思考,升华思想境界,做到信念崇高,品格优良,不图名、不图利,不思索取,甘于奉献,清正廉洁,淡泊人生,使自己真正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地坚持真理,献身事业。
    古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具备良好道德文化素养的党员干部,是当代中国好干部的必备条件,也是取信于民、提高行政效能的基本前提,更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保障。
    党员干部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行为。主要表现在:反思的精神,就是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能自觉地、经常地、冷静地运用人文知识从反面寻找自身的缺点和错误的精神。把反思的精神贯彻到自己的各个方面,成功了要反思,失败了要反思,做事与做人要反思。通过反思,使自己不断进步。慎独的美德,党员干部要有道德自控力,忠诚老实,表里如一,即使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能靠内心的信念的力量约束自己,不做坏事。笃行的品格,注重行为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以顽强的意志将崇高的思想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落实到行为实践中去,并能不避小事,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做好工作。
    有些党员干部忽视组织、社会、民众对他们有益的监督和批评,把自己当做特殊党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把自己的权力和言行凌驾于党和政府的政纪法规之上,这种不自觉接受批评、抵制监督的党员干部是必然要走向堕落的深渊的。唐代诗人杜荀鹤曾作《径溪》劝告人们:“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种深含哲理之言,当引起我们深思。共产党员应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以爱民之心律己,以律己之心为民,要常怀重责在身的煎熬之感,力行堂正做人之志,为把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而尽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
                                        (河南省商城县丰集镇办公室主任  贺炜)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