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游河乡高湾村“严乡强村育新”工作纪实

    出山店水库大坝南侧的浉河区游河乡高湾村,有三重身份:它是水库首批移民安置搬迁村,它是省级贫困村,它还是数次获得乡、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的典型村。在这里,村干部不仅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移民安置,还要兼顾312国道改建、宁西铁路建设征迁等重要任务。任务虽然繁重,但村里的每项工作都进展顺利,脱贫攻坚知晓率测评遥遥领先,搬迁政策测评全区名列前茅,在全乡首批搬迁的6个行政村里,高湾村更是第一个完成征拆任务……成绩可喜,秘诀究竟何在?
    强组织:村干部是党的基层形象代言人
    走进高湾村村支部,陈旧的两层办公楼由原来的村小学改建而成,一面五星红旗在老校园中迎风飘扬,这并不影响这里的“热闹”。二楼的党员活动中心,党员们和村干部齐聚一堂,大家正交流思想,为近期工作出谋划策。
    “村支部每月的党员活动和学习,我都参加,不为别的,就为当年入党宣誓手举得高高的,誓言说得响响的,若连会都不参加,还谈什么模范带头作用呢!”67岁的涂金发是一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他看来,每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是必修课,是了解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知晓区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接近村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坚持上党课和参加村委各项活动成为他党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上驻村第一书记涂凤喜,高湾村共有54名党员,除外出务工党员,在村党员都像涂金发一样,积极参加每月10日定期举行的党员活动日活动。多年来,高湾村还坚持了一个“传统”,即每年的7月都要举行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前年,党员们一起参观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在红军广场重温了入党誓词;去年,就近去了红安烈士陵园,接受了革命英烈感人事迹的思想洗礼;今年7月,村里事多没时间出去,就由驻村第一书记涂凤喜为全体党员就‘两学一做’上了一堂党课。”村支部书记潘继宏说。
    “要想把村里工作搞好,关键在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每位村干部都是党在基层最直接的形象代言人,发挥好基层党员作用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模范带头,让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进行。”潘继宏向记者分享了他35年村干部、9年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心得。这些心得,在具体工作中也得到了印证。
    高湾村很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高湾有一名1985年出生的后备干部孙良友,退伍后创业成功,现在村里‘实习’一年多了,人勤快又厚道。这可是村里严格依据40岁以下、高中文化水平、有责任心和干事创业激情等条件,并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推选出来的。”游河乡党委书记彭辉告诉记者。他补充道,培养一名优秀的村干部很不容易,老书记一旦退休,就有新人接替工作,这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
    近年来,游河乡党委以“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为重点,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全乡19个村(居)配备了党建指导员,全程指导、参与“党员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活动,对全乡900余名农村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把党建活动延伸到乡、村党组织,注重村干部后备力量蓄积,在移民工作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的强化和完善,从而推动了脱贫攻坚、出山店水库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全乡已规范建档立卡贫困户942户2409人;第一批85.48米高程以下1357户移民全部搬迁完毕,移民安置房分配完成80%以上。
    抓扶贫:把群众放在心坎上
    走进高湾村脱贫攻坚指挥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文件柜和墙上脱贫攻坚任务分解图,组别、姓名、人口、电话、家庭情况、帮扶人、帮扶措施、时间任务分解及完成情况……除此之外,记者发现,高湾村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成员居然有54人之多。仔细一看,原来全是党员,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在外创业,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经商务工人员,村里每名党员都有一份脱贫致富的责任在肩。
    “按照市委、区委指示,我们建立了以“抓党建促脱贫”的机制。党员就是排头兵,脱贫攻坚正是检验党组织战斗力的时刻。例如,我们党员中有办企业的,如有用人需求,作为指挥部成员,必须把贫困户作为用工首选。”高湾村第一书记涂凤喜告诉记者。
    为了把脱贫工作与群众工作一并抓起来,高湾村将脱贫攻坚指挥部与村民服务中心合并办公。为让村干部有办公办事的场所,涂凤喜联系自己所在单位浉河区政府办,积极购置电脑、档案柜、打印机和空调等物品,并整修了窗户,保证村干部能坐得下来。如今,夏季“二楼顶层如蒸笼,四处避暑不办公”、冬季“寒风刺骨冷,干部跺脚坐不稳”的现象已不存在,村委会24小时有人值班,群众来了有人接待、有人服务、有人帮助解决问题。
    高湾村正致力于打造成脱贫攻坚档卡规范建设的样板村,并积极以项目建设助推脱贫工作。建档立卡固然不能放松,但脱贫不能停留在纸上,必须推向深入。作为省级贫困村,高湾村现有贫困户85户270人。贯彻中央、省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组织部“严乡强村育新”计划,高湾村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推进项目建设带动脱贫攻坚工作。近期,高湾村与信阳市森雅实业有限公司初步达成合作协议,目前项目可研性报告已报上级批复。该项目结合高湾村交通优势和土地条件,拟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集无公害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花卉苗木观光、蔬果采摘、生态渔业养殖、旅游与休闲度假、生态养老等功能于一体。
    目前,高湾村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按照部署,要在2019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难点就“卡”在一些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前些年,该村通过养鱼、种蔬菜等农业开发项目,以土地流转等方式让部分有地无力的贫困群众拥有固定收入。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以产业脱贫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
    “我们正在联系平桥区为一名贫困户子女办理‘两免一补’,她父亲去世,母亲患有精神障碍,目前‘两免’已落实到位,‘一补’还在争取,在开学之前一定帮她办好。”涂凤喜介绍了在平桥区上学的贫困生邹静的情况。在积极招商引资的同时,该村党支部将政策扶贫作为必然要求,对于符合政策的各类贫困人口,积极帮助办理,多方联系沟通,保证政策扶贫“不落下一人”。
    安移民:把政策晒在阳光下
    前不久,高湾村的10个公益性岗位顺利落实,尽管人人都想拥有每月1500元的工资,但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心服口服。经研究,村“两委”从全村低保户、五保户等贫困户中初选出28人,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程序,通过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举手表决、层层筛选,最终选出符合岗位条件的10人。
    高湾村把政策晒在阳光下,让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现身说法,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和执行员。前期的民意测评,高湾村移民安置政策知晓率最高,浉河区委、区政府决定以该村为突破口,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让党的号召力为移民工作落实开山铺路。
    高湾村江湾组组长金明月、长湾组组长许汉坤等既是组长又是移民,他们纷纷在第一时间带头签订移民搬迁协议,并舍小家顾大家,为提前做好汛期移民搬迁工作走家串户,讲道理、说人情,不分昼夜奔走在移民安置工作的前线。同时,作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的金明月,对村里所有移民安置款项、危房改造资金、扶贫补助等资金进行全程监督。“村里每一笔开支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我是干部有义务履责,也是村民,有权利知道每一笔钱都花在哪儿。”金明月中气十足地说。
    屡试不爽,高湾村靠着“阳光”的工作方法,将移民工作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今年3月18日浉河区召开全区首批移民安置动员大会,20天后,该村首批213户移民全部签约,4月20日,仅一个月的时间,213户移民提前半个月迁走,成为浉河区6个首批搬迁移民村中最先完成任务的。在区移民安置工作表彰大会上,高湾村荣获“集体三等功”。
    6月29日上午8时,浉河区游河乡三官安置点项目部里人声鼎沸,移民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分房时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高湾村的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与群众一同参与摇号分房,目前已顺利分房307户,交清房款280户,群众意见少,全村无杂音。“村支部书记老潘还代表基层党组织在全市移民安置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了呢!”游河乡党委组织委员张顺远竖起了大拇指。高湾村移民安置房分配工作进展异常顺利,再次印证了潘继宏所说的“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和“阳光工作法”的强大能量。
    记者手记
    翻开《高湾村村志》,从20世纪中共信阳地委颁发的“地级文明村”“社会治安模范村”,到如今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全区综合考评一等奖”等一项项闪光的荣誉,异常醒目。这些对高湾村来说,都来之不易。完善的村委制度、健全的党员管理、强烈的党员责任感、公道热心的党支部带头人,再加上延续至今的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坚强的组织战斗堡垒和强大的干群凝聚力,让这些荣誉如约而至。
    “数十年逢盛世水库落地高湾居处观龙潜,历三载躬全力千人迁移淮河岸边望云舒。”正如游河乡政府工作人员王保祯所言,党建引领下的高湾村:党旗迎风愈红,群众笑意更浓。
(责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