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县县、乡、村三级联动,坚持从“严”“实”“强”“新”四向同步发力,深入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基层党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为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书写了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新县实践。今年8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新县退出贫困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河南卫视、河南日报等中央和省市媒体相继对新县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脱贫的经验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树牢“严”的导向,把责任压实到基层

       新县始终将“严”的责任贯穿抓基层党建各个环节,县委主导、乡镇主抓、村级主推的三级责任体系,推动党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县委带头扛责。县委常委班子在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指导推进上做到“三示范”,常规事项每月研究,重大事项专题研究,常态研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常委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乡镇制度,每名常委至少联系指导1个乡镇、结对帮扶2个村,每月至少走访1次联系点,帮助乡村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推进党建工作。

       乡村主动履责。健全完善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全程纪实和台账管理制度机制,推动党组织书记主动履责作为。在“新县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党建工作巡礼”专栏,让乡镇党委书记公开亮诺承诺。用好“红城微权”“新县阳光村务”网络平台,深化村级“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规范履责。

       全面对标查责。创新开展“组织部长对账单”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调阅点评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记实手册,逐项对标查账、全程跟踪问效。三位副部长分组包片逐村开展督导检查,现场督促整改落实。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综合检查评比,实行量化打分、综合排名。深入开展3个季度的“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逐村找准弱项短板,驻村点评落实整改,推动责任落实。

       紧扣“实”的要求,把组织建强到一线

       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结合中央巡视河南反馈基层党建问题整改,进一步建强基层基础、筑牢战斗堡垒。

       强保障夯基础。持续开展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工程,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先后拿出奖补资金1900余万元,新建改建活动场所179个。营造抓党建工作氛围,建成习语大道、党建主题广场、党员驿站等宣传阵地19处,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4个。“七一”前夕,对落实推进“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先进乡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先进单位、1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1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

       以补短促提升。针对巡视河南反馈的7大类26小项突出问题,紧盯薄弱环节,想方补齐短板。县处级领导包村指导软弱涣散村和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年底前1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2个后进村党组织均能转化升级。

       为发展育能力。高标准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在抓好12个省定试点村的基础上,县财政投入3250万元发展资金,覆盖全县73个贫困村和106个非贫困村,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89个、扶贫车间48个,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构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等为支撑的组织体系,引导22家企业和9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党组织进行抱团发展,实现了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让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 

       坚持“强”的标准,把力量挺立到前沿

       对照“强队伍”要求,着力在农村阵地最前沿锻造出“最能打仗”的队伍。

       选优“带头人”队伍。高标准抓实村(社区)“两委”换届,新调整村党组织书记70人、村(居)民委员会主任92人,80后、90后“能人”支书、主任成为村干部队伍的生力军;调整充实村级后备干部443人,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充实驻村力量。先后选派248名第一书记和179个驻村工作队,组建206个脱贫攻坚责任组,市县共选派科技人员96名,组织6000多名机关党员干部与1.2万户贫困户结对,开展精准帮扶。健全完善第一书记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制度,1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均按要求保障到位,激励他们安心基层。

       配强党务干部。明确乡镇组织委员抓党建直接责任,实行专职专岗,配齐配强专职党务人员。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构建了包村领导为指导员、驻村干部为联络员、第一书记为辅导员的村级党建“三员”制度体系,形成齐心共抓基层党建的良好氛围。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全县建立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党组织2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73名,强化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

       抓好能力提升。实施村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分别参加中央和省市县举办的系列专题培训班,对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培训;灵活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20余期,培训党员5000余人次;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负责人到新乡、厦门、武汉等地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履职能力。通过锻造过硬队伍,为新县实现顺利脱贫提供了强大动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旭作为唯一一个县区代表,在全省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探索“新”的实践,把作用彰显到实处

       我们围绕推进落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创新思路,灵活方式,探索了系列抓党建促脱贫特色做法。

       “昼访夜谈”架起干群“连心桥”。全体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党政正职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带头每月驻村住户两次以上,开展“访谈做引”四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先后走访群众6.6万余人次,为群众办理实事2.2万余件。

       “四面红旗”吹响攻坚“集结号”。坚持政治激励、经济奖励、政策支持“三同步”,持续在农村开展“四面红旗”党支部评选表彰活动,先后开展了2轮评选,表彰了55个支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攻坚氛围。省委书记王国生到新县调研,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农民讲习所”传递政策“好声音”。利用村级活动场所或闲置房屋,创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邀请党员干部、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农村致富能手等,向群众宣讲扶贫政策、产业发展项目、致富技术技能等,让群众增信心、长志气、强本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幸福驿站”打造脱贫“加油站”。在超市、便利店内设立“幸福驿站”,组织群众围绕产业发展、政策知晓、移风易俗等内容开展评比,通过累计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物资,以看得见的实惠激励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奔小康内生动力。

       “四共四促”打好社区“服务牌”。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为抓手,在城市社区创新开展“四共四促”活动,引导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主动认领“微心愿”,拓展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我们将把“严乡强村育新计划”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抓手,加大抓乡、促村、育新力度,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战斗堡垒。

(责编 :屈子娟 )